BCISR博士生参加“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厦门国际研讨会

  

  2016年4月16日,由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主办的第四届“制度的经济分析”厦门国际研讨会在厦大经济楼隆重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和部分博士生参加了此次会议,议题涵盖法经济学、转型经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与发展研究和经济史等内容。该会议于16日正式开始,共历时两天。


      16日上午9时,研讨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经济学系龙小宁教授主持。继龙教授简短的致辞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适所得税理论的开创者James A. Mirrlees教授、爵士发表题为“Business Incentives”的报告,主要阐述阐述了薪酬、雇佣等体系如何影响雇佣工人和管理者的行为。来自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的Stephen Morgan教授做了题为“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The Future Viewed through the Past”的精彩报告。Stephen Morgan教授对我国清代到十九世纪早期的制度进行分析,认为出了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经济改革生产率和生活标准上才得以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通过对比我国现在和过去的经济增长,明确存在哪些挑战,为我国如何实现中国梦提供对策建议。随后是三个平行分论坛,议题主要为制度与经济史,健康、教育与移民,制度与政治经济。其中,制度与政治经济分论坛中,韩晓毅博士报告了“区域竞争力能够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吗?”的论文,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区域竞争力能否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各区域间在贷款方面的金融渠道之间的竞争是一个零和博弈。


      16日下午,香港大学的Albert Park教授发表了题为“Institutions and the Labor Market in China"的精彩报告,主要阐述了关于如何评估制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随后是三个分论坛,议题包括制度与贸易,制度演进的解释,制度、权力结构与政府行为。其中,在制度与贸易的分论坛中,方菲菲博士做了“贸易保护与产品溢出效应”的论文,她将中国海关分类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的数据相匹配,研究美国反倾销税对中国多产品厂商的影响。


      17日上午,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的Gary Libecap做了题为“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and Coasean Exchange”的主题报告,总结了其他地方关于碳排放与交易的经验,并指出其对中国的启示。随后是六个分论坛,议题涵盖规制及其效应,制度、腐败与经济增长,制度与金融,如何对规制程度进行建模,制度与不平等,制度、法制与婚姻市场等。其中中央财经大学的尹振东博士做了关于“腐败、官员治理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的逻辑”的报告,主要通过建立简单的政治经济模型来解释中国的腐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7日下午,有三个分论坛,包括制度与金融,制度与外商直接投资,制度与经济史。其中,在制度与外商直接投资分论坛中,南开大学的杨光博士做了“外资自由化是否缓解企业产能过剩——基于上下游角度的理论分析与验证”的报告主要构件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估算微观企业级别的产能利用率,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视角,解释了外资自由化对下游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南开大学李志远博士做了“外资政策与外商直接投资——一个准自然式样的证据”的报告,将2002年发生的外商投资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估计政府外资政策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针对外商直接投资放开本国的市场,可能会缓解我国面对的经济增速下降的困境。


      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的博士生曲彤和易倩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在这场制度的经济分析盛会中,通过与参会者们进行交流探讨、思想碰撞,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