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9 赵冰清:如何破解新能源产业发展瓶颈

  

如何破解新能源产业发展瓶颈?


赵冰清


  近年来,受大量消费化石能源引起的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及化石能源资源枯竭引发的全球能源安全危机影响,世界各国都把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新能源成为了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点。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正面临瓶颈制约。如何推动机制体制创新,促进新能源全方位、多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关乎中国能否抢占未来世界能源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问题,值得我们审慎思考。
  新能源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主要表现在:
  政策法规还不配套,缺乏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最主要的表现是现有法规政策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例如,缺乏系统、协调的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蜂拥而上,导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面临洗牌。
  融资渠道不畅,缺少合理的经济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新能源技术运行成本低,但初始投资高。因此,新能源企业在开创初期风险较大,赢利能力不强,较难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我国目前既缺乏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又缺少经济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技术总体水平较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的大功率风电机组、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多晶硅炉以及基于新一代技术的核电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多晶硅制备提纯技术,特别是四氯化硅等有毒副产品回收技术,以及电池转换率、切片技术等仍未掌握也难以引进。
  生产成本相比常规能源明显偏高。由于技术复杂、规模偏小,新能源基建和投资成本普遍高于常规能源,导致新能源产品的单位成本难以下降。目前,与煤电发电成本相比,生物质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5倍,风力发电为1.7倍,光伏发电为11~18倍。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成本也高于汽油和柴油。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要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相关生产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同时要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二是要完善电价机制,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并网接入与电力消纳。同时加快与新能源发电相适应的电网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新能源规划与电网等配置设施建设规划的协调。三要加强新能源产品制造环节的环境保护监管,实施清洁生产。四是要完善扶持、补贴政策体系,对新能源实行项目支持、财税和价格补贴、成本与风险分摊机制等各种优惠政策,促进银行商业贷款投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和风险投资基金支持。
  要建立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坚持和落实已有行之有效的科技政策,对开展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机构给予具体而明确的支持与鼓励。同时,应加快整合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并参照国外经验,建立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国家实验室,加强技术攻关,尽快解决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培育新能源市场、鼓励新能源消费。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建立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如采取优惠的固定电价收购新能源发电量,实行新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对新能源实行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采取产品补贴和用户补助结合的扶持政策等,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拉动,进而推动能源消费转型。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pdf下载:/uploadfile/2013/0506/20130506104426123.pdf


  word下载:/uploadfile/2013/0506/20130506104435414.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