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7 王文江:竞争力不足制约中国餐饮业安全

  

竞争力不足制约中国餐饮业安全


王文江


  餐饮业作为传统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增长。1978年全国餐饮产业人均消费不到6元;2011年人均消费突破1500元。中国餐饮产业经历了起步发展、数量扩张、连锁经营和品牌建设四个阶段,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大、实力强,且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优秀企业,形成了高、中、低多种经营模式和形式齐全的市场体系,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当前,中国餐饮产业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强,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上市并购趋势明显。从整体上看,这个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餐饮产业存在安全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餐饮企业的竞争力不足。


  截至2010年,中国限额以上餐饮法人企业有21595家,其中内资企业为20395家,港澳台资企业611家,外商投资企业589家。内资企业的年营业额为2398.9亿元,港澳台为248.3亿元,外商投资是547.9亿元。从市场份额上讲,内资企业有绝对的优势,限额以上企业占总数的94%,营业收入占总收入额的75%。但从单个企业的平均营业额来算,大陆企业为0.117亿元,港澳台企业为0.4亿元,而外商投资为0.93亿元。


  从中可以看出,内资餐饮企业的平均营业水平最低,为港澳台企业的29%,外商投资企业的12.5%。内资企业的创收能力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盈利能力也不强。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第一,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是本国市场竞争的优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具有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品研究创新机制。第二,外商投资企业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成本控制能力和紧急公关处理能力。第三,外商投资企业熟悉中国市场,注重研究国家政策、法规和标准,并能根据消费特点经常调整营销战略,取得市场优势。


  对于产业安全的提升应从两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宏观和微观。从宏观上说,国家要通过政策、法规等来调整:第一,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餐饮产业扶持力度,提升餐饮产业地位,调整一些对行业不公平的规范性文件,比如税率、企业上市、水电气费用、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等方面的规定,减轻企业负担。第二,在行业管理过程中,改进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作用。微观上说,关键是企业自身要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竞争力:第一,餐饮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推进中式餐饮的科学化、标准化,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在原辅料采购、产品制作、点菜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经营效率;稳定菜品质量,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推进连锁化经营模式;加强营销研究,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现代餐饮企业的发展需要有高端的管理与运营人才,专业的科研队伍,专业资格与较高技术水平的后厨、服务人员,相当沟通、协调能力的公共关系人才,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与人员培训机制,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发挥人才作用,进而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增大市场份额和产品价值。


   


  pdf下载:/uploadfile/2013/0506/20130506101849489.pdf


  word下载:/uploadfile/2013/0506/20130506101858933.doc